說到普洱茶,我們會經常聽到“純料”和“拼配”這兩種說法。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,似乎純料更好,而拼配感覺就不那么好。
實際上,拼配作為普洱茶的一種傳統(tǒng)工藝,歷史已經十分悠久,最早的拼配記錄早在清代就有。
客觀來說,拼配工藝是對普洱茶毛茶原料的再加工,優(yōu)質的拼配技藝,可以有效提升普洱茶的品質,同時也考驗著一個茶葉企業(yè)的技術成熟度。
首先要說明的是,拼配不是簡單的混合而已。很多人以為,拼配就是將不同山頭、不同季節(jié)、不同年份的原料簡單混合在一起,這實在是一種大大的誤解。
海灣茶業(yè)的鄒炳良和盧國齡兩位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曾說過:
拼配是茶葉精制加工廠毛茶驗收定級,精制加工,半成品拼配的環(huán)節(jié)之一。產品質量的優(yōu)劣,原料的使用價值發(fā)揮得如何,通過拼配體現出來;通過拼配使茶葉的色、香、味、形符合標準,符合貿易樣,成交樣;通過拼配才能做到產品質量的穩(wěn)定性,一致性。
其核心要領是:揚長避短,顯優(yōu)隱次,高低平衡。
短短的12個字看似簡單,真正實踐起來,卻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技術性工程。

普洱茶具有越陳越濃越香的特性。倉儲的過程中,在適宜的溫度、濕度等外力的催化作用下,不同類型的原料,因為內含物質成分的差異,相互發(fā)生作用,從而促進了普洱茶進一步轉化,最終實現的越陳越濃越香,也更具有層次感、形式更豐富。
通常來說,合理拼配的普洱茶經過陳化后,在品飲過程中,香氣、滋味、口感等方面也更富于變化。從喝入口中,到經過喉部,到最后完整地喝完,每一口茶湯在每個階段都能給予我們不同的品飲感受,這也是拼配普洱茶最大的魅力所在。
合理的拼配還能起到充分利用普洱茶原料的作用。不同地區(qū)、不同特征、不同等級、不同年份的原料,經過多次拼配實驗,形成穩(wěn)定的配方,不僅可以給茶品生產帶來精確的數據支撐,更能幫助茶企建立起獨特的產品優(yōu)勢。
純料往往比較有個性,但也意味著普洱茶的極端一面;拼配則綜合了不同原料的特點,使得普洱茶更加均衡協(xié)調。從市場現實來說,拼配才是常態(tài),純料反而相對稀少;而且從普洱茶的發(fā)展歷史來看,拼配更能發(fā)揮出普洱茶的魅力。
來源:風在香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